2024年6月党建理论汇编(31篇).docx
xs
2024-07-03
472
0
2024年6月党建理论汇编(31篇)
目录
1.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新质生产力
2. 怀揣批判精神 开启对人类解放的初步探索
3. 以深化制度改革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4.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5. 聚焦“五有”发力 强化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功能
6. 以耐心资本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7. 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辩证法
8.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的探索历程
9. 为党内法规学学科建设开辟广阔天地
10. 推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创新
11. 坚持依规治党为增强法学研究中国特色注入动力
12. 文明与时代的变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何以引领时代
13.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总目标
14. 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新路
15.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彰显鲜明特色
16. 畅通催生新质生产力关键路径
17. 理论强才能方向明
18. 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19. 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
20. 深刻把握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
21.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六大辩证关系
22. 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文化思想的人民性
23. 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
24.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5. 品读《共产党宣言》: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26. 不断开创党的纪律建设新局面
27. 全球文明倡议的世界意义
28. 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
29. 文化思想的精神力量
3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丰富内涵
3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研究】
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是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发展。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来透视新质生产力,对于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质生产力之“新质”的多维透视
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科学化、“总体工人”、“一般智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可以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及其多方面体现。
第一,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当代发展形态。马克思在对机器大工业的研究中揭示了生产力是多要素组合的复杂结构系统,包含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主客体及其中介结构,先进生产力首先就体现在这一要素及系统的全面发展上。新质生产力不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简单优化与量变迭代,而是形成一套新型的生产力要素结构系统,从要素本身、要素间关系、关系形成的结构、结构所发挥的系统功能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生产力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引领性。新质生产力在生产要素方面发生了“质”的、结构性的变化,不仅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的技术提升,还将科学技术、信息数据、经济管理、人文经济等能动性要素全方位渗透融入生产力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迸发出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
第二,新质生产力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技术赋能形式。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
.........
试读结束,请下载阅读全文
用户评论:
- 暂无数据

公文无忧公众号

联系客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