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以过硬作风护航乡村振兴新征程.docx

免费试读

党课:以过硬作风护航乡村振兴新征程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作风建设”为主题召开专题党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要求,也是回应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殷切期盼,更是推动我镇“十四五”规划落地、乡村振兴提质的现实需要。强调:“作风建设关系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履行好执政使命。”对于我们基层干部而言,作风就是形象、就是战斗力、就是群众的“连心桥”。下面,我结合近期调研掌握的情况、上级巡视反馈的问题,以及我镇发展实际,从“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三个方面,与大家作一次深入交流。

一、认清形势、直面问题,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纠“四风”、树新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从我镇来看,近年来通过开展“干部作风提升年”“群众身边‘微腐败’整治”等行动,党员干部精神面貌明显提振,2023年群众满意度测评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在全区乡镇考核中位列前三。但也要清醒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我们的干部队伍仍存在“四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表态多、落实差”的形式主义仍有市场。 个别干部把“政治表态”当“工作成绩”,比如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会上喊“坚决清零卫生死角”,但下去检查时,背街小巷的垃圾池依然满溢;在惠民政策宣传中,只把文件往村部一贴、群里一发,却不入户讲解,导致部分老人“不知道、不会用”。去年区纪委通报的某村“厕所革命”虚报进度问题,就是典型的“口号响、行动虚”。

二是“打太极、踢皮球”的官僚主义尚未根除。 有的干部“官气”大于“地气”,对群众诉求“推拖绕”:群众反映农田灌溉水渠堵塞,村说“归镇农办管”,镇农办说“要等项目资金”;村民申请低保,材料交了3个月没回音,追问时却说“系统在升级”。今年上半年,镇纪委受理的23件群众信访中,11件涉及“推诿扯皮”,这说明我们的干部离“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还有差距。

三是“小错不纠、小利不拒”的“微腐败”时有发生。 基层“微权力”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但仍有干部“雁过拔毛”:有的在低保评定中优亲厚友,有的在集体资产租赁中“暗箱操作”,有的在征地补偿中“虚报面积”。去年我们查处的某村原会计挪用集体资金案,涉案金额虽仅3.2万元,但影响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微腐败”虽“微”,但损害的是“大政治”。

四是“守摊子、混日子”的躺平心态暗流涌动。 部分干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面对乡村振兴的新任务,说“以前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面对矛盾纠纷,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面对产业发展,说“没项目、没资金,干不了”。今年一季度,我镇特色农业项目落地率仅65%,比目标低20个百分点,根子就在于部分干部缺乏“闯”的劲头、“拼”的勇气。

这些问题,表面看是作风“小毛小病”,实质是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淡化、纪律规矩松弛的集中体现。如果不彻底纠治,我们就无法带领群众打开发展新局面,更无法兑现“让XX镇更富裕、更美丽、更幸福”的承诺。

二、聚焦重点、靶向发力,以“四抓四强”推动作风大转变

作风建设既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结合我镇实际,今年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抓理论铸魂,强政治定力。 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特别是深入学习关于“三农”工作、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每月开展“乡村振兴·书记讲堂”,每季度组织“红色教育基地践学”,让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做到“两个维护”。要建立“第一议题”落实台账,对学习走过场、表态不兑现的干部,由纪委约谈提醒,切实把“学思想”转化为“强作风”的行动自觉。

(二)抓民生导向,强服务效能。 作风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干部包片联户”制度:每名镇干部包3个村民小组、联系20户群众,每月至少入户2次;村“两委”干部包户到组,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今年重点解决3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5条通组路硬化问题、2个村的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问题,用“问题清单”换“幸福清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接诉即办、5日反馈”,对推诿拖延的,在全镇通报批评。

(三)抓纪律规矩,强底线意识。 纪律是作风的“硬约束”。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重点纠治“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民生资金、集体“三资”、工程招标等关键领域开展“地毯式”排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要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每季度选取12个身边典型案例,组织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入脑入心。

(四)抓担当作为,强发展动能。 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上。要围绕“产业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兴镇”目标,推行“重点工作专班制”: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社会治理等6项重点工作,由分管领导牵头,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每月召开“擂台赛”,晒进度、比成效、评优劣。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只要不违反纪律规矩,予以容错免责,让干部“轻装上阵”。今年,我们要重点推进1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3个“和美乡村”示范村,以干部的“担当指数”提升发展的“质量指数”。

三、以上率下、压实责任,形成作风建设“大合唱”

作风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全员战”。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村(社区)书记要扛起“第一责任”,全体党员要当好“先锋模范”。

一要知责明责。 镇党委要履行主体责任,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既抓业务又抓作风;纪委要履行监督责任,紧盯“关键少数”、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各村(社区)要把作风建设纳入“三会一课”,每月分析一次干部作风状况,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

二要督责考责。 把作风建设纳入年度考核,占比不低于30%;对作风问题突出的村(社区)和部门,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对因作风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重大舆情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要传责尽责。 党员干部要把“作风就是生产力”刻进骨子里,从“按时上班”“热情接访”“说实话、干实事”等小事做起,用“严细深实”的作风感染群众、带动群众,形成“干部作风硬、群众心气顺、发展势头好”的良性循环。

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以“永远吹冲锋号”的执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好作风树起来、严规矩立起来、正能量聚起来,以过硬作风护航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XX镇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此文章为免费素材,可以免费观看全文,电子版0.01元购买即可下载

浏览量:${art_info.hits_amount}
评论:${art_info.comment_amount}
点赞:${art_info.praise_amount}
收藏:${art_info.collection_amount}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 暂无数据